《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普鸣 pdf [33.32 MB]

2025年10月6日 by admin
《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作与不作: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是哈佛大学教授普鸣(Michael Puett)的一部重要著作,聚焦于中国古代思想中关于技术创新与人为干预自然的哲学辩论。书中通过分析先秦至汉代的思想文献,揭示了儒家、道家等学派对“作”(人为创造)与“不作”(顺应自然)这一核心矛盾的深刻思考。普鸣指出,早期中国思想家并非简单反对技术或创新,而是强调在“人为”与“自然”之间寻求平衡,这一讨论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与现代技术伦理具有深远意义。 普鸣在书中以青铜器制作、农业技术、礼制改革等具体案例,展现了古代中国如何通过技艺实践与理论思辨,重新定义“创造”的边界。例如,儒家将“作”视为圣王教化民众的必要手段,而道家则主张“无为”,认为过度人为干预会破坏自然秩序。作者通过对比《论语》《庄子》《荀子》等文本,揭示了不同学派对技术创新的态度差异,并指出这种辩论实际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秩序”的不同构想。书中特别强调,早期中国的技术观并非静态,而是随着历史语境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 该书最后将古代中国的技术哲学置于全球视野中,提出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普鸣认为,中国传统的“作与不作”之争,为反思现代技术狂飙突进带来的生态危机和伦理困境提供了独特资源。他主张重新审视“创新”的定义,在技术进步中融入对自然规律和人文价值的尊重。全书以跨学科方法融合哲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视角,不仅深化了对中国思想史的理解,也为全球技术伦理讨论贡献了非西方的智慧范式。

下载:

百度网盘
提取码: n064
蓝奏云
提取码: 4m7p